- This topic is empty.
-
AuthorPosts
-
2022-09-07 at 6:31 am #3686碎溢管理员
读经:诗68;耶37-39
以下分享是根据犹太拉比福藤保的分享整理而得的 –
37:1-10 耶利米书37-39章记载的是耶路撒冷最后被攻破的情形。当耶利米还享有自由,能在民间行走的时候,西底家王派人去请先知为他们祷告。当时巴比伦王因听见埃及出兵来救助而暂时撤军,但先知却告诉西底家王,埃及并不能帮助他们,巴比伦还会回头来攻打并一定会攻取耶路撒冷。也就是说,一来西底家王的“悔改求问”已经太晚了,二来他的求问只是想为了解决外面的难处,并非真心想要回转归向神。
37:11-15 看事情已成定局,耶利米大概觉得自己传讲神话语的职份已尽,于是想出耶路撒冷,回到自己的家乡,静观事情的发展。不料在城门被守门官伊利雅捉拿,因为先知此前在劝大家投降巴比伦,免得丧命,被认为是叛国贼,现在趁机要去投降敌人,于是被恼怒的首领关押在监牢里。
37:16-21 软弱的西底家王第二次私下把先知带到自己宫里,再次问他神有什么话。先知简单而直接地回复他说,“有!你必交在巴比伦王手中。”之后先知为自己辩护,他并没有得罪王,或臣仆,或百姓,如今却这样被囚。他也提醒王,面对如今的局面,之前那些预言平安的假先知,现在在哪里?虽然先知一直在传讲定罪、责备、宣告审判的话,但是他还是敬重西底家作为犹大王的身份,恳求王释放他,免得被那些首领所害。王也应允了他的请求,把他关到护卫兵的院中。
38:1-13 西底家王手下的首领们对先知劝百姓投降巴比伦王而得存留性命的话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动摇军心之举,他们一起来到王面前,要王处死先知。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西底家王为人软弱,优柔寡断,他受制于手下的首领,并不能够行使作王的权柄。对于首领的请求,他无能拒绝,任由首领把耶利米拿住,用绳子把他吊下,扔在满了淤泥的深坑中等死。
倒是王宫的太监,一个外邦人,古实的以伯米勒看到这样的光景,马上去向王求情。墙头草一般的王,又马上倒向这边,让他带30个人去救耶利米。这里记载的一个细节实在让人很感动,以伯米勒先用绳子缒下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让先知垫在腋下,免得绳子勒伤了他。一个外邦人,况且如此敬重、体恤先知,相比之下,先知的同胞们,却轻视、拒绝并苦待先知。
38:14-28 西底家王第三次私底下召见先知,但事到如今,经历过前两次教训的先知,已经对王失去了信心和期望:我说真话,只会被你杀,我提出劝诫,你也不会听,还有什么好说的?王保证他不会杀先知,却没有保证他会听从先知的话。到了最后时刻,神还是给西底家王有选择存留性命的机会:如果他出去投降,性命得保。否则,非但王不能够脱离厄运,还要连累整座城被攻破并焚烧。
到了这个时候,王还在犹豫,怕投降之后,被犹太人戏弄。神借着先知保证,如果王听命而行,他所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如果他还是拒绝听从,不投降巴比伦王。他的嫔妃要被人玷污,作为他的羞辱,而她们也要嘲笑他。至终,他也无法摆脱巴比伦王的手。纵然如此,王还是没有听从。
39:1-10 巴比伦王从西底家9年10月开始,围攻耶路撒冷差不多两年之久。到11年4月9日,城被攻破了。西底家王趁着夜色逃离耶路撒冷,想从耶利哥城旁边过约旦河,他只出逃了大约25英里,在离约旦河差1英里左右的地方被巴比伦军队追上擒拿,被带到离耶路撒冷200英里左右哈马地的利比拉,被尼布甲尼撒王审判。巴比伦王在西底家王面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一切贵胄,剜了他的眼睛,带到巴比伦去。一切正如神之前所预言的,他虽没有被处死,但是他在进入黑暗前最后看见并永远留在脑海中的,是众子们惨遭杀害的景象,何等可悲的结局!
39:11-14 与西底家王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先知耶利米在巴比伦王面前受到的待遇:“好好地看待他,切不可害他。他对你怎么说,你就向他怎么行。”巴比伦王如何认识耶利米并对他有如此好感?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BC605被掳到巴比伦的先知但以理,在这个时候已经在巴比伦位居高位,深得尼布甲尼撒王信任,他知道耶利米的事奉,可能在王面前提起过他;二来因着听从耶利米所传神的话,之前有不少犹太人投降巴比伦,可能在审判的时候,也提起他们之所以投降,是因为听从了耶利米的话。这都让这位巴比伦王对先知耶利米另眼相看。
39:15-18 保罗说过“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 神所知道的。”又有话说:“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就算在这样的乱世中,神还是非常细致地看顾着那信靠祂的人,并纪念他们一切的善行。就如祂特别对救了耶利米的古实人以伯米勒应许,他要拯救他不至于倒在刀下,“因你倚靠我”—我想,这对我们这些活在末世,可能也要经历类似艰难岁月的人来说,是何等的安慰和激励!
-
AuthorPosts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