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8/14 顺序读经 约伯记 7-9章
- This topic has 0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2 years ago by .
-
AuthorPosts
-
2022-08-13 at 4:48 pm #3494Lily张棚参与者
7章1-6节是约伯的自言自语,表达他的痛苦和绝望。11-16节每一句都充满了「我」,这是约伯里面的「我」与神之间的对话。约伯并没有「禁止我口」(11节)、靠肉体撑下去,而是尽情向神倾诉灵里的「愁苦」、心中的「苦恼」(11节)。这并不是「以口犯罪」(二10),而是向神「吐露哀情」(11节),他始终敬畏神,始终把神当作唯一的祷告对象,恰恰是真正的属灵。「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3-14),神完全了解约伯的敬虔(一8),也体恤人的软弱有限,所以从来都没有因此定罪他。这章约伯对以利法的第一次回应结束了。虽然以利法的说教并不能正面地帮助约伯,反而成了对约伯的论断(四8;五17)。但以利法这个工具在神手中的用途,却是让约伯自忖「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六10)。就是这一点「安慰」和「踊跃」,把约伯从绝望求死的自怜中(三3、7、11、21)带了出来,激发起向神述说的勇气(11节),使他在痛苦消沉之中(六11-13),仍有勇气不断地转向神(17-21节)。但神并没有到此为止,祂还要使用第二个工具,启发约伯进一步思考。三位朋友一次又一次地把约伯催逼到神面前更深地思考,一步一步地接近神的心意。神也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安排各种工具,催逼我们不断与神对话,在祷告中领会祂要在我们身上做成的工作。当我们抱怨别人的空乏教条时,有没有想过那就是神打发来激发我们的「以利法」呢?
8章「比勒达」(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困惑的爱」。朋友们希望以利法的长篇讲论可以使约伯哑口无言,没想到以利法说了多少(四1-五27,共48节),约伯就回了多少(六1-七21,共51节),所以比勒达说:「这些话你要说到几时(2节)?前面神两次称赞约伯:「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一8;二3),但比勒达却按着自己的逻辑由果循因,论断约伯没有「殷勤地寻求神」(5节),并不「清洁正直」(6节)。「你起初虽然微小,终久必甚发达」(7节),这只是比勒达的臆想,并不是真理的原则,但却被一些人当作励志成功的金句、建立巨型教会的应许。他们按照比勒达的建议,用「寻求神」和「清洁正直」来交换「兴旺」(6节)、「发达」(7节),恰恰证实了撒但的指控:他们「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一9)。实际上,神最后责备了比勒达似是而非的议论(四十二9);而约伯所寻求的,根本不是物质的兴旺发达,而是与神恢复「密友之情」(二十九4)。比勒达是神用来对付约伯、造作约伯的第二个工具,他的观点与以利法相同,但修养却差了不少。他简单地把人分成「完全人」和「邪恶人」,堆积修辞来描述「不虔敬人」(13节)的下场,认定约伯就是应当悔改的「恶人」(22节)。患难见真情,但真情未必是真理。比勒达不远千里地来表达同情,一旦发现约伯不肯接受自己的观点,竟然转而妄加揣测、横加指责。人的劝勉和安慰若是出于肉体,表面上是为了别人的好处,实际上是为了填补自己灵里的空虚;所以常常为了坚持而坚持,无论是引用权威、还是煽情修辞,都不是根据真理,所以并不能造就人。
9章2节「我真知道是这样」,指约伯接下来的看法。这些话更多的不是针对比勒达(八章),而是继续回应以利法(四-五章)。约伯对以利法的回应其实并没有结束,只是比勒达嫌他说得太多,打断了他(八2),所以现在约伯要继续说。5-12节反驳了以利法和比勒达对真理的观点。我们固然应该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前人的传统,但人都是有限的,经验和传统都不能作为真理的可靠来源。而人的灵异经验往往只是肉体的感觉,所以既要「辨别诸灵」(林前十二10),也要辨别肉体,更不可用追求肉体的感觉来代替追求圣灵。面对神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能力(4节),约伯承认有限的人在无限的真理面前是无知的,只能凭信心接受神对苦难以及万事的主权:「祂夺取,谁能阻挡?谁敢问祂:祢做什么」(12节)。25-31节的哀歌里每一句都充满了「我」,是约伯里面的「我」向神倾诉。痛苦中的约伯对生命的态度是矛盾的:一面是「厌弃性命,不愿永活」(七16),一面又哀叹生命太短(25-26节;七6)。34节「把杖离开我」意思是求神不要像对待「仇敌」(十三24)一样对付约伯,他才有可能坦然「得与神辩白,如同人与朋友辩白一样」(十六21)。而约伯的「辩白」,并不是要为苦难讨个公道,因为他承认「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一21)。他的「辩白」,是要搞清自己与神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神使用比勒达的肤浅,引导约伯承认自己在真理面前的无知(5-12节),启发他对神的公义和主权(22-24节)进行更全面、深刻的思考。约伯坚持自己无罪,也坚信神的智慧、公义和主权;但神是如此超越,人既没有办法「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祂的台前」(二十三3),也没有资格与祂争讼(14、19、32节)。因此,百口莫辩的约伯渴望有一位「听讼的人可以向我们两造按手」(33节),成为双方的朋友,帮助他与神恢复正常的关系。神借着约伯的口,道出了亚当的后裔最深的需要,而祂早已为我们预备好了——「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二5)
-
AuthorPosts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