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顺序读经 约伯记 4-6章

  • This topic has 0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2 years ago by .
Viewing 1 post (of 1 total)
  • Author
    Posts
  • #3490
    Lily张棚
    参与者

      三位朋友对发生在天上的事情一无所知,却很有把握地坚持自己的臆测,虽然讲了许多正确的话,但却都不适用于约伯的遭遇。即使他们看见了天上的事情,发表另外一番高论,也不可能阐明属灵的真相,因为真理只能由神自己来启示(四十二4-5)。三至二十八章是约伯与三位朋友的辩论,分为三个回合:
      1.约伯的哀歌(第三章)。
      2.第一个回合(第四-十四章):三友根据因果报应的理论,强调人必然是因犯罪而受苦。他们打遍天下只有一招:不是神错就是约伯错,既然神不会错,那当然是约伯错。
      3.第二个回合(第十五-二十一章):不管约伯如何反驳、喊冤,三友径自称他为「恶人」,甚至开始讲论恶人的结局。
      4.第三个回合(第二十二-二十六章):三友没有任何新的论点,而是指控约伯一些「可能」犯的罪。
      5.约伯的总结(第二十七-二十八章):他觉得自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二十七1),所以只能死不认罪——「我断不以你们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二十七5)。

      4章「以利法」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神是精金」。以利法是约伯三位朋友中最温柔的一位,他可能年纪最大(十五10),所以首先发言。四至五章是以利法的讲论,他以人生经验和神秘经历为权威,四平八稳,处处流露出长者的智慧和深度,但却不能对症下药。以利法的整篇讲论是一个对称的结构,12-21节灵的启示是他论证的中心,劝勉的话放在前后两边:
      A. 开头的陈述(四2);
       B. 劝勉(四3-6);
        C. 因果报应的法则(四7-11);
         D. 灵的启示(四12-21);
        C1. 因果报应的法则(五1-7);
       B1. 劝勉(五8-26);
      A1. 结束的陈述(五27)。
      以利法高举无法证实的异象,认为人不可能比神更加公义、超越(17节),所以受苦一定是因为犯罪,结果把约伯推向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虽然他的某些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正确不等于准确,经验不代表真理,灵异不等于灵恩,灵恩不代表灵命。人若追求感觉,就会丧失「辨别诸灵」(林前十二10)的能力;人若夸口经验,就会倚老卖老;人若被感觉和经验捆绑,就会用有限的人生经验和神秘经历去代替真理,结果是越走越偏。

      三个回合的辩论,每次都是以利法先讲,约伯辩白,比勒达再讲,约伯再辩白,琐法最后讲,约伯最后辩白。朋友说一句,约伯就要回两句,结果在三至二十八章的辩论中,约伯一个人就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三位朋友总共211节,约伯一个人417节)。虽然三位朋友都不是完人,他们的讲论也没有切中要害,但他们不远千里来安慰他,「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二13),摆上了代价、付出了爱心,的确是真诚的关怀。但受到委屈的约伯却认为他们是「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此后的言语也越来越尖刻,里面的肉体渐渐被碰撞出来。
      虽然三位朋友的讲论都不得要领,但他们都是神用来对付约伯、造作约伯的工具,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神使用以利法的论断,把约伯从绝望求死的自怜中(三3、7、11、21)赶了出来,激发起辩论的勇气。三位朋友每次的论断都激发约伯滔滔不绝地回应,启发约伯不断深入地思考,发表内心最深之处的想法,认识自己真实的属灵光景。约伯还没出生,神就已经认识他了(诗一百三十九15-16),但约伯却不知道自己。他需要被神对付、被三位朋友激怒,经历洋葱被层层剥皮的痛苦过程,才能更深地认识神(四十二5)、更深地认识自己(四十二6),进入神为他预备的荣耀结局(四十二12-17;雅五11)。

    Viewing 1 post (of 1 total)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