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姊妹的分享!非常得激励…
提起哈巴谷书,可能我们最熟悉的,是最后三节经文:“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 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常被称为“信心的宣告”,在我们感觉环境艰难,心里没有盼望的时候拿出来读一下,就会觉得很受安慰。
只是,这样一个超越环境的信心,是怎么在先知心里形成的?
先知哈巴谷面对当时犹大国中所存在强暴、罪孽、奸恶、争端、相争、无公理的事持续存在,他心里非常痛苦,更让他感觉忧闷的,是他所信的这位公义的神,却仿佛一直无视在祂百姓中间所发生的一切,且对先知的求告,仿佛不闻不答。当我们面对教会中种种乱象的持续存在,为之忧心,又不见神“大能的手”有所作为,就能够稍微理解一点先知当时的心情。
很多时候,面对如此光景,我们可能就失望、冷淡、退后了,把心门对神、对肢体关起来,尽量过好自己的日子算数。只是先知哈巴谷还是把心里的郁闷倾倒在神的面前,“神啊… 你不应允,要到几时?你为何… 不理?”
神回应了他的求问,跟他说百姓的罪,祂看见了,祂不会不理,祂要兴起迦勒底人(巴比伦)来施行管教。这却使先知更加不解了,虽然神的百姓是不堪,但是圣洁公义的神,怎么会使用一个更不义、强暴、残酷的民来管教自己的百姓呢?仿佛一个人看见自己的兄弟做了不对的事情,希望父亲能管一下,结果父亲找个黑社会老大来痛打兄弟一顿 — 这事情实在难以理解。
先知哈巴谷没有因此嗤之以鼻地离开,他继续向神发出疑问,并且说,“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我可用什么话向他诉冤。”这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纵然不明白,先知还是以神为是,尊神为大,心存谦卑的心,等候神的启示 – 这就是真信心产生的条件。
结果神的默示果然临到他,我们以为按着行为,世上还有“义人”、“恶人”之分,但其实人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神是公义的,祂会按着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祂是按着顺序,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人只能够因信称义,惟义人得以在全地面对神忿怒审判的时候,因信得生。
从先知第3章的祷告中,可以看到他更是从神得到主第二次再来的荣耀启示,他看见得胜得荣的主要亲自降临,消灭一切的仇敌,拯救祂的百姓。因着这个荣耀而确实的盼望,他最后发出我们所熟悉的“信心的宣告” — 不管所经历的是什么,因着看到了神计划的荣耀结局,他能够“稳行在高处”,而不被当今惨淡的环境所压抑、吞没!
-
This reply was modified 2 years ago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