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经上说: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犹大的别是巴,将仆人留在那里,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罗腾,小树名,松类;下同),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3-4节)
他的这种样子和第十八章里的举动完全相反。以利亚在第十八章里大胆地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18:15)
以利亚可能是期待通过迦密山的对决,不仅是亚哈,连耶洗别和全会众也都出现悔改的行为。即,完全回转过来。但是“光景”却与自己的期待完全相反,所以丧胆了。
其次,丧胆的原因是在第十八章里以火降临的上帝在第十九章里耶洗别想要杀掉自己的光景下好像在保持沉默。
一般在行善的途中丧胆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特别有热心”。当所结的果子与自己所发的热心不相配时就会丧胆。
第二十章:虽然亚哈是这么坏的一个王,但是上帝却两次奇迹般的使他在和亚兰王的征战中得胜,但是他还是不知道耶和华是上帝,没有归荣耀给上帝,而是自己占据了其荣耀。
还记得扫罗王私自留下了上帝吩咐他要灭绝的亚甲王的性命的事实吗?那时上帝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成就)我的命令。”撒上15:11听命胜于献祭。
第二十一章:拿伯葡萄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拿伯家族的产业祖祖辈辈继承下来的。答案是很明确的。是在约书亚征服迦南地以后,根据耶和华的命令,把土地分配给各支派的时候领受的产业。从那时起代代守护下来的产业。
拿伯断然回绝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3节)拿伯说:㈠ 是先人留下的产业。㈡ “耶和华绝对不容许我把祖业”给你(3节)。
亚哈杀了人,吞了他的产业,耶和华也宣告了他的刑罚,但当他有悔意,神就又向他发怜悯,只能说,我们的神是多么慈悲怜悯的神呢!
第二十二章: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2节)正如在第43节中所说的那样,约沙法真是个好王。因为他太善良的缘故吗?似乎对上帝的旨意缺乏分辨能力。约沙法与北以色列没有发生过战争,彼此很友好。不仅友好,甚至还结了亲。给自己的儿子娶了亚哈的女儿为妻。
历代志下仔细说明了这一点。先知耶户出来迎接在上帝的眷顾下保住性命归回的约沙法王代下18:31,并警告他说:“你岂当帮助恶人,爱那恨恶耶和华的人呢?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你。”代下19:2
四百个先知是与巴力先知有区别的,是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的假先知。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有许多假先知,以及虽然受他们的逼迫,但是仍然孤军奋战的少数真先知。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假先知们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相反,真先知却被他们排斥。
假先知是在迷惑别人以前自己已经被迷惑了
真先知和假先知怎样才能分辨出来呢?经上说:“先知预言的平安,到话语成就的时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华所差来的。”耶28:9
借着真先知米该雅所说的“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17上
旧约时期是由三种类型的受膏者(弥赛亚)而主导的时代。摩西五经是由祭司,历史书是由君王,以及预言书是由先知来主导的。因此,他们(祭司,君王,先知)是当时的《牧人》,都是担当弥赛亚使命的预表人物。
上帝立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叫他们以弥赛亚的心肠照顾百姓。请看列王记上12:7节,说:“现在王若服事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就是这一点。上帝不仅希望亚哈王这样做,甚至期待所有的君王和祭司,以及先知都这样做。
但是他们并没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而是逆着性子而行。因此,虽然有了祭司、君王、先知,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讲“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