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诗篇147;斯3-5
亚玛力人的后代哈曼,以色列仇敌的代表,被高升在朝中,一切臣仆,除了末底改之外,都按着王的吩咐来跪拜他。哈曼的骄傲使他无法忍受末底改对他这样的不敬,因此,他不以杀害末底改一人为满足,继而想灭绝通国的犹太人。这实在是撒但所使用的工具,要消灭神的选民,拦阻神救赎的旨意。为了达到灭绝犹太人的目的,哈曼向王请旨,并答应为此捐375吨左右的银子到国库。
他们掣普珥,抽出12月13日作为执行灭绝犹太人的日子。此旨意一经传出,全国的犹太人面对突然而至的灭门之祸,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但是,当全城的民都慌乱的时候,“王同哈曼坐下饮酒”,千万人命的失丧,在他们看来,轻如鸿毛,与他们毫无关系,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这句话,实在非常刺眼,这就是撒但,那起初杀人者,世界的王,对人的态度。对比起那常常体恤眷顾,为我们舍命的主,是怎样的差别!就此,我们的心,还能爱世界吗?
末底改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在城中行走,痛痛哀号。王后以斯帖显然还不知道让末底改如此哀痛的原因,派人去询问,末底改把事情缘由告诉了以斯帖,并明确提出要求,让以斯帖要去见王,为犹太人求情。但以斯帖有所顾忌,擅自进宫见王是死罪,而她已经有30天没有蒙王召见了,她不知道王现在对她的态度、看法怎样,她没有把握这样去见王,结局是生是死。
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末底改说的话,纠正了以斯帖的误区,让她意识到,不是擅自见王才有死亡的威胁,王的这个旨意一出,她作为犹太人,已经在死亡的笼罩之下了;他的话,也是一个激励和警告,看到这不是一个让她去“冒死”的命令,乃是神给她的机会,与神同工,使犹太人得解脱,蒙拯救。但如果她因着爱惜自己而没有抓住机会,神的旨意不会因此受挫,但她却必招损失。
以斯帖马上接受了末底改的纠正,她让末底改请所有犹太人为她禁食三天,她自己也禁食三天,表明她不依靠自己,而专心依靠神的心,那句“我若死就死吧!”实在让我动容,以斯帖的柔顺和刚毅,在此展现无遗。她实践了主耶稣说的话:“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三天之后,以斯帖进宫见王,蒙王施恩,向她伸出了手中的金杖。我想以斯帖是从三天的禁食当中得到神智慧的引导,她并没有一见到王就挑明来因,表明自己的身份并指出哈曼为敌的计谋,她并不为难王,却把一件非常容易而愉快的要求摆在王面前,不动声色地只是邀请哈曼单独与王赴宴。虽然王再三地问她要什么,她只是温柔而谦卑地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请王带着哈曼再赴我所要预备的筵席。”
这使哈曼完全没有提防,反而更加高傲,回家之后不但对着妻子朋友自夸自擂,更因为末底改的“不敬”而深感愤恨,丧心病狂地让人做了一个高达23多米,相当于七层楼高的木架,他的张狂和恶意,昭然天下,甚至连宫中王身边的太监,都得到风声了,这实在是“狂心在跌倒之前”。
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