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诗篇101;士6-8
士师记6-8章记载的是基甸的事迹。当然关于基甸,我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是他用“抛羊毛”的方法来求印证,还有就是带领300人击败米甸12万军兵的奇胜。
只是很可惜,他这个“抛羊毛”的做法,也常常被人错误引用来作为寻求神引领的方式,在面对一个不知如何取舍的两难情况下,不清楚神的心意如何,又怕选择错误得罪神,结果就仿效基甸“抛羊毛”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向神求一个印证,“神啊,如果什么事情怎样发生了,我相信那就是你的旨意…” 事实上,基甸“抛羊毛”的做法,不是在寻求一个他未知的神引导,而是他在已经明确得到神的命令之后,因为信心不足,而向神所求的一个印证,好坚固自己的信心。
从这几章的描述来看,基甸的天性偏于柔弱,属于自卑或者说谦卑那一类的。神向他显现,说要使用他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他说自己“父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父家是至微小的。”但看后面的记载,他父家里有巴力的坛和木偶,至少两头牛,十多个仆人,并他父亲后来为他辩护的情形看来,他父家在当地应该是挺有名望和财力的。后来他取得大胜,面对以法莲人的指责,他自甘卑微:“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化解了怒气。他对自己的看法,非常卑微,并不高傲。
我想如此天性的人,在面对神给他那么艰巨的任务,他的犹豫和不安是可想而知的,只是他实在是一个愿意顺服的人,因此神也眷顾和体恤他的软弱,不但答应了他两次用羊毛求的印证,甚至在出战前一个晚上主动让他去敌军营中,听见敌人之间的谈话而使他大得鼓励,奋勇争战。
在跟随神的路上,我们常常喜欢仿照别人外面的行为、做法,以为只要跟他做同样的事情,就会从神那里得到同样的结果。但人注重是外表,神却看内心,我们可以做着同样的事情,说着同样的话,但内里对神的态度、向着神的动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导致不同结果的出现。那敬畏神、愿意遵行祂旨意的人,神会按着他信心的程度来带领、扶持他,但是如果我们是心怀二意,向着祂心不专一,口是心非的,神是不被求问的,对此,雅各说了很重的话:“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因此,很多时候,当我们对“神的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感到迷惑不清的时候,我想更应该扪心自问的是:“如果我知道了神的旨意,是否不管如何,都会尽心尽意去遵行?”
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