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诗篇82;太20-22
今年读的圣经对太20:1-16这个进葡萄园作工的比喻有一个注解,读了觉得挺受益的。提到这个比喻是针对前面彼得所提的问题 “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而说的。
比喻中提到两种人:一种是“雇工”,就是先跟园主讲好了一天的工价而进园工作的;一种是园主看着在外面闲站而召进来的,并没有说定工价,只是说“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换言之,他们所得的工价,是园主的性情所决定的,他们进去作工,全凭对园主性情的信赖。
后面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园主是一个信实而慷慨的人,他守住了对雇工的约定,更是善待了后来召进去的人。彼得想先跟主讲好“跟随祂”的价钱,主当然不会亏负人,但是主也在提醒他,信赖神的恩慈性情而不是靠事先讲好的工价,所得的恩典是更大的。这也说明了两约的区别,那以神的恩典和人的信心为本的新约,是超过那以神的律法和人的行为为本的摩西律法之约。
太 22:12 (王)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麽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 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很多时候我们读这个比喻都不是很能够理解,或者更准确地说,不是很服气:为什么没有穿礼服就遭受这样对待?甚至想出很多理由来辩驳:或许那人没钱买礼服呢?他是正在大路上给拉进来的,哪里有时间准备礼服啊?反正我们就是觉得王这样的做法,不甚合理。但如果我们仔细读,就发现那人听了王的问辞,是“无言可答”的,也就是说,王的判断如此公正合理,他自知有愧,甚至都找不到话语可以为自己辩护。
且不讨论这比喻的属灵含义,这种不服的感觉,却是经常存在我们心里的。因为太多的事情我们想不通,就对神的判断、定规,产生这样那样的说辞、疑问,质问神的公正。单就“只有信耶稣可以得救”这一点,我们就不知会产生多少的质问:那些住在偏远山区,或者古时福音没有传到的地方,以致从来没有听过耶稣的人怎么办?那些幼年夭折的孩童怎么办?那些一生行善积德的人,难道仅仅因为没有信耶稣就下地狱了?!
只是不管如今我们有多少疑问和不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神是全然公义的。如今我们仿佛有千万理由,感觉在神面前可以理直气壮地辩论,但当一天我们真正面对神的判语,就如那人一样,完全“无言可答”。“在地狱里,没有喊冤的声音” – 神的公义,是我们想不明白,却可以全心信赖的。
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