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的主题是「世界帝国的巨像外表」,在二-七章的交错对称结构中,与第七章「世界帝国的四兽本相」首尾呼应。本章是神在被掳七十年初期的启示,而第七章是在被掳七十年末期的启示。
里面尼布甲尼撒王的诏书,也是一封见证和认罪的公开信,其中有些诗歌(3、34、37节)类似诗篇的用辞,可能是由熟悉律法的犹大文士帮助起草的。整份诏书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称颂至高神(1-3节);
B. 梦的描述(4-18节);
C. 梦的解释(19-27节);
B1. 梦的成就(28-33节);
A1. 称颂至高神(34-37节)。
第五章的主题是「神审判伯沙撒王」,在二-七章的交错对称结构中,与第四章「神审判尼布甲尼撒王」前后呼应。
但以理此时已经年届八十,对伯沙撒的赏赐毫无兴趣,但却承诺讲解文字(17节),因为他知道这些赏赐很快就要灰飞烟灭,「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十二20)?但以理也没有感谢伯沙撒「位列第三」(16节)的应许,反而毫不客气地谴责了他的骄傲和亵渎,因为他知道,这正是神要他在巴比伦王面前所作的见证。
伯沙撒既然提到但以理「是我父王从犹大掳来的」(13节),但以理就提醒他,至高的神怎样恩待和管教「你父尼布甲尼撒」(18节)。「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9),伯沙撒王的自高自大,岂不正是尼布甲尼撒曾经的愚昧吗?神加在尼布甲尼撒身上的管教,也是给他所有后裔的鉴戒,但活在肉体里的人却总是不能以史为鉴。尼布甲尼撒被神管教之后,终于知道「至高的神在人的国中掌权,凭自己的意旨立人治国」(21节)。但伯沙撒「虽知道这一切」(22节),却没有从历史中学到教训,不但没有在难处面前自卑,反而「向天上的主自高」(23节),用圣殿的器皿高抬自己,不肯将荣耀归给神。因此,他的前途比尼布甲尼撒更加堪忧。
第六章的主题是「世界是狮子坑,神用小人物推动大历史」,在二-七章的交错对称结构中,与第三章「世界是火窑,神用小人物推动大历史」前后呼应。本章是神从玛代波斯的狮子坑中拯救但以理,第三章是神从巴比伦的火窑中拯救三友,但事件的高潮却是玛代王和巴比伦王分别降旨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因此,这两章启示的重心既不是神的拯救、也不是人的忠心,而是神的主权,要显明神怎样使王的心在祂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
在这章里记录的整个“有惊无险“事件中,圣灵只记录了但以理的三句话,不是祷告、不是辩解、也不是诉苦,而是:
1-「愿王万岁」(21节)——「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真正的得胜者里面充满的是平安、喜乐、安静和祝福。所以,「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十二14)。
2-「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22节)——急于见证神在自己身上的工作,「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3-「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22节)——让神来见证自己的清白,「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三16)。
~神并没有让但以理立刻脱离狮子坑,而是把他留在坑中,让王看得清清楚楚,然后由王「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23节)。我们总是希望立刻离开狮子坑,但神却常常把我们留在狮子坑里,好让我们能在狮子坑中坦然回答世界(21节)、为祂作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