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章主题是「劝告百姓服事巴比伦」,与二十四1-10「宣告被掳者必蒙看顾」前后呼应,这两件事都是在西底家时期发生的。非常有感于16-22节的话是耶利米「对祭司和这众民说」(16节)的。
西底家的前任耶哥尼雅作王三个月,就和许多犹大的社会精英一同被掳,许多圣殿中的器皿也被带到巴比伦(王下二十四13-16)。现在假先知散布乐观的假消息,预言「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快要从巴比伦带回来」(16节),目的是煽动祭司和众民、支持西底家加入反巴比伦联盟。这些漂亮话听起来既爱国、又属灵,完全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 Political Correctness」,但实际上是继续悖逆、不肯顺服管教。百姓若不「服事巴比伦王」(17节),并不能带来国家的独立,因为神的管教早已命定(二十五8-14)。神的百姓离弃了神,无论是落在巴比伦王手中、还是落在埃及法老手中,结局都是作外邦人的奴仆。但神既然使用巴比伦作为刑罚列国的器皿(8节;二十五9),百姓就应该认罪悔改、安心等待七十年后的复兴(二十五12)。百姓若不肯顺服神、试图努力摆脱管教,结果必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导致彻底的灭亡(17节)。
二十八章的主题是「审判说谎的假先知」,与二十二1-二十三40「审判失职的坏牧人」前后呼应,这两件事都是在西底家时期发生的。这章末尾 辩论已经结束、先知已经退场,但神的话语却姗姗来迟(12-14节)、出手也慢了好几拍(17节),甚至对假先知的审判也是私下进行的(13节)。神为什么没有在真假先知公开打擂的时候,公开出面支持耶利米呢?因为装睡的人是唤不醒的,神审判哈拿尼雅,更多地是为了坚固耶利米,而不是为了唤醒百姓。耶利米为什么不效法摩西,求神「使地开口」(民十六24)吞灭可拉一党,好让百姓「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民十六24)呢?为什么不效法以利亚,求神降火烧尽祭物,「使这民知道祢——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祢叫这民的心回转」(王上十八37)呢?因为「使地开口」的「新事」(民十六30)已经不新了,将来神要另外再「做一件新事」(赛四十三19)。迦密山的天火并没有叫亚哈王悔改,神迹奇事也不能使百姓回转——「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十六27)。因此,「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太十六4)。犹大的百姓所需要的不是神迹,而是被神「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一10);今天的信徒所需要的不是奇事,而是与基督同死、又与祂同活(罗六5-8)。
二十九章的主题是「应许被掳巴比伦者必蒙眷顾 」,与二十一1-14「宣告归降巴比伦者必得存活」前后呼应,这两件事都是在西底家时期发生的。
最喜欢【耶二十九7】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 ~命令百姓为仇敌祷告,不要对掳走他们的巴比伦心存深仇大恨;因为仇恨会蒙住人的心眼,使人看不见神手的工作、不顺服神对历史的管理。信徒有国籍、有民族,但更是「天上的国民」(腓三20)。盲目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从来都是少数人用来煽动仇恨、操纵大众的工具,也会让信徒忘记世人都是亚当的后裔、挪亚的子孙、需要救恩的罪人。「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7节),这并不是让百姓在偶像的环境里乐不思蜀,而是让他们安心在管教中学习功课,「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神叫百姓祷告,并不是要他们来摇动自己的手,而是要他们借着祷告体贴神的心意、顺服神的管教。因为百姓还没有求恩典,神就已经宣告「要眷顾他们,使他们得好处,领他们归回这地」(二十四6);而不管百姓怎样「为那城求平安」,神「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10节),祂「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二十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