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顺序读经 雅歌 1-4章

  • This topic has 1 reply,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2 years ago by .
Viewing 2 posts - 1 through 2 (of 2 total)
  • Author
    Posts
  • #3940
    Lily张棚
    参与者

       《雅歌》的希伯来名是「歌中之歌 שִׁיר הַשִּׁירִים‎ / Šîr Hašîrîm」,取自书中的首句「所罗门的歌,是歌中之歌」(一1原文)。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书名(Ἆισμα Ἀισμάτων/ Âsma Āsmátōn)译自希伯来名,英文书名是「歌中之歌 Song of Songs」(NIV译本)或「所罗门的歌 Song of Solomon」(KJV、NASB、ESV译本)。「歌中之歌」的意思是「最美的歌」,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为「雅歌」。

        本书文笔优美、技巧高超,传统认为作者或编辑者是所罗门。书中同时提到了以色列南方和北方、约旦河东与河西的地名(耶路撒冷、沙仑、黎巴嫩、得撒、基列、希实本等等),自然地把它们当作同属一个国家,与南北分裂之前的强盛时期相符。书中还提到了法老的马车(一11),许多表达方式与主前10世纪左右的古埃及情歌有相似之处,符合所罗门的时代背景。作者对动植物有丰富的知识,提到了15种动物和21种植物,与所罗门的智慧十分吻合。

        《雅歌》包括二十多首诗歌,似乎有完整的结构,但却莫衷一是;似乎有连续的剧情,但却虚实难辨。这些都在情理之中,因为爱情本来就不是按照逻辑的,诗歌乃是最好的表达形式。本注解根据大副歌(二7;三5;八4)、小副歌(六3;七10)和婚礼(五1),把全书分为交错平行的七个乐章:

      A. 爱的开花(一2-二7);
       B. 放下与寻见(二8-三5);
      A. 爱的结果(三6-五1);
       B. 破碎与寻见(五2-六3);
      A. 爱的升华(六4-七10);
       B. 委身与合一(七11-八4);
      A. 爱的常存(八5-14)。

        《雅歌》在希伯来圣经中非常特别,它既没有提到救赎、律法和圣约,也没有使用所有常见的属灵用语,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歌。虽然只有短短一百一十七节经文,但却有十分之一的希伯来字只在本书中出现过。所罗门曾经作「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圣灵却单单把这首情诗放在圣经中,绝非偶然。《雅歌》讲述了良人与佳偶之间的爱情故事,但犹太传统是按寓意把《雅歌》读作神与以色列之间的爱情,因为旧约常把以色列比作神的妻子(赛五十四5-6;耶三1-20;结十六7-8;何二2-5)。第二世纪的著名拉比亚齐巴(Rabbi Akiba,主后50-135年)说:「世上没有一天比得上《雅歌》被赐给以色列的那一天,因为所有的经卷都是圣的,但歌中之歌却是圣中之圣(至圣)。The whole world is not as worthy as the day on which the Song of Songs was given to Israel; for all the writings are holy but the Song of Songs is the holy of holies.」(《密西拿 Mishnah》Yadayim 3:5)。教会传统是按寓意(Allegory)或预表(Type)把《雅歌》读作基督与教会、圣徒之间的爱情,包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因为新约把教会比作基督的新妇(诗四十五;弗五25-27、32;启二十一2、9)。

      #3941
      Lily张棚
      参与者

        第一章:信徒在神面前的一生,就是一个爱的故事:神先用祂的爱来吸引我们,然后我们才知道怎样爱神(约壹四10、19);主爱我们到一个地步,为我们舍弃命(约十11),我们爱主到一个程度,也愿意为祂撇弃一切所有的(路十四33);神的爱怎样满足我们的心,祂也等候我们用爱来满足祂的心;我们越认识神的爱,爱神的心就越来越真实。对于爱主的人来说,哪里都可以是主的「内室」(4节),在哪里都能与主交通、享受祂的同在(16-17节),在哪里都可以祷告:「愿祢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祢」(4节)!

        第二章:虽然佳偶的「哪哒香膏发出香味」(一12),但此时大都是佳偶享受良人的爱,良人对佳偶的享受却不多。信徒也像佳偶一样,一开始就享受了主的爱和恩典,与主非常亲密,但主却很难享受我们的爱。我们在「筵宴所」里所认识的爱和恩典都是外面的:软弱的时候得刚强、需要的时候得满足,伤心的时候得安慰、患病的时候得医治。但这些还只是主给我们的「苹果」和「葡萄干」,我们所经历的还只是外面的十字架,为主所受的苦难和牺牲都是外头的,十字架还没有碰到我们里面的肉体。此时我们看起来是在追求主,但目的却是为着自己能享受主、得着主,主在我们身上能得着的还非常少。「良人属我,我也属他」,这是佳偶对爱情第一阶段的总结,在佳偶此时的感觉里面,良人属她过于她属良人。在我们属灵生命的起始阶段,也是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基督在我们生命中开始有一点地位,但一切都是为着「我」:主的恩典、安慰、能力都是为着「我」,祂的一切都是我的,「良人属我」过于「我也属祂」。这爱还需要进一步的成长。

        第三章:我们在追求主的过程中,也常常有「我寻找他,却寻不见」(1、2节)的经历。我们常常在远离主的黑夜里,才发现自己是如此迫切地需要「我心所爱的」主。因此,当我们再一次寻见祂的时候,就会更加紧紧地抓住祂(约二十17),「拉住祂,不容祂走」(4节)。6-11节三次提到「所罗门」(7、10、11节),所描述的乃是所罗门的婚礼。但这并不表明良人就是所罗门,因为在民间的婚礼中,也可以用所罗门的婚礼之歌来借喻婚礼的隆重、新郎的尊贵和新娘的美丽。玫瑰总会开花、爱情总会结果,真正的爱情总是值得等待的。这个「婚筵的日子」(11节)是良人「心中喜乐的时候」(11节),也是佳偶所盼望的爱情结果的时刻(5节)。今天,许多人把婚姻看作爱情的坟墓,但实际上,没有婚姻的爱情只会死无葬身之地,有了婚姻保护的爱情才能不断得着更新和升华,永远也不会衰老(八6-7)。

        第四章:「黎巴嫩、亚玛拿、示尼珥、黑门」都是以色列北方的高山,「有狮子的洞、有豹子的山」是形容山势险峻。新郎请新妇从这些遥不可及的高山下来,意思是呼唤新妇放下矜持、敞开自己,「二人成为一体」。因为她已经从良人的「佳偶」(7节)变成了「新妇」(8节),进入了婚姻的保护之中。第10节的「爱情 דּוֹד/dode」与一2的「爱情」原文相同,前后呼应,意思是「爱抚」。在爱情的第一阶段,佳偶称赞良人:「你的爱情比酒更美。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一2-3);但到了第二阶段,良人却反过来称赞佳偶:「你的爱情何其美!你的爱情比酒更美!你膏油的香气胜过一切香品」(10节)。同样,最初是我们享受基督的爱,但渐渐地,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让主得着享受;因为我们在主面前不再定睛于恩典和爱,而且也「愿我的良人进入自己园里,吃祂佳美的果子」!

      Viewing 2 posts - 1 through 2 (of 2 total)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