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十4】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既然神允许智慧在日光之下有限、脆弱,也不被主流文化所看重,就一定有祂所命定的美意。因此,只要没有违背真理,活在日光之下的智慧人也不必坚持自己有理,即使犯错的掌权者发怒(4a、5节),也「不要离开你的本位」(4b)。以柔和应对愚昧的权柄,其实是一种谦卑顺服神的智慧。「因为柔和能免大过」(4c),出于肉体的争执只会把智慧人也变成愚昧人。
【传十20】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无论君王是「孩童」还是「贵胄之子」,我们都「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20a),无论富户怎样耽于宴乐,我们都「不可咒诅富户」(20b)。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愚昧的结果向神交账,但「咒诅」人却会成为我们的罪:「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1-2)。我们所当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有节制;因为不能让自己听从自己的人,必然会成为肉体和物质的奴隶。
十一章7-10是描述年轻生命的美好,十二章1-8是描述人过中年、日薄西山的死亡结局。十一7–十二8是本书结尾的「生命之诗」,与开始的「时空之诗」(一2-11)首尾呼应:
在「时空之诗」,时空就像一个循环反复的圆圈;而在「生命之诗」中,生命却是一条一去不复返的单行线。这趟没有回程的旅途是最慢的,又是最快的;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又是最容易令人后悔的;前半程是一往无前,后半程却是频频回头;前半程是没有享受的条件,后半程却失去了享受的能力。
在「时空之诗」中,日头落下来还会升起(一5);而在「生命之诗」中,日头将变为黑暗(2节)。
在「时空之诗」中,传道者的目光一直在「日光之下」(一3);而在「生命之诗」中,传道者一开始就仰望「造你的主」(1节)。
在「时空之诗」中,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无人记念」(一11);而在「生命之诗」中,传道者却劝人「当记念」(1节)造他的神,照着神的心意享受人生。
在「时空之诗」中,传道者一开始就宣告「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一2);而在「生命之诗」中,传道者最后也宣告「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8节)。
在最后审判的日子,「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十二章14节),「神要打破祂仇敌的头」(诗六十八21)。鸡蛋从外部打破会成为食物,从内部打破会产生生命。人与其装作没有审判、隐藏自己,将来被神从外部打破,不如现在就接受神从里面的破碎,因为里面的破碎必然会产生新的生命。人生就像一条将沉的游轮,我们不必留恋船上的快乐时光,却应该在救生艇上欢喜高歌。神并没有让人因为日光之下的虚空而放弃人生,却指示我们按着祂的心意去享受和使用短暂的一生,把生命看为祂的恩赐(二24),善用今生的每个机会(九10)。人所追求的,往往是日光之下短暂的现实好处,却忘了神永恒的恩典和托付。因此,我们只有牢记日光之下「一切的事」(十一9)都要向神交账(14节),才有可能「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在虚空之中潇洒积极地活出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