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1-12节是愚昧人的写照,「愚昧人得尊荣」不合宜,「无故的咒诅」也不合宜,但「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3b),限制和管教愚昧人却非常合宜。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愚昧人。对愚昧人的「爱人如己」,不是让「愚昧人得尊荣」,而是防止愚昧人害人害已,像对待马和驴那样驯服他们的愚昧(3a)。今天的人本主义教育却是否定绝对真理,混淆智慧和愚昧;当愚昧变成选票的时候,民主的结局就是让「愚昧人得尊荣」、据高位。但「刑杖」始终是愚昧人唯一听得懂的语言,神必会让愚昧人承受愚昧的后果,因为一次痛苦的经验抵得上一百次正面的劝诫。
13-16节是懒惰人的写照,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
A. 懒惰人自作聪明(13节);
B. 懒惰人的懒惰(14节);
B1. 懒惰人的懒惰(15节);
A1. 懒惰人自作聪明(16节)。
13节和16节前后呼应,形容懒惰人自作聪明。
懒惰人是「自以为有智慧的人」(12a),他们幻想「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16节),对什么事都能指指点点。因为行动最少的人,发出的指责总是最多,躺在泥坑里的人,永远都不会摔跤。
二十七章1节和21节用「自夸」和「称赞」首尾呼应,把1-21节组成一个单元,形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主题是人与人的关系。
A. 不要自夸(1-2节);
B. 应当躲避的人(3-4节);
C. 值得寻求的友情(5-6节);
D. 应当躲避的婚姻(7-8节);
E. 不可离弃的关系(9-10节);
F. 明智地寻求和躲避(11-12节);
E1. 不可进入的关系(13-14节);
D1. 应当躲避的婚姻(15-16节);
C1. 值得寻求的友情(17-19节);
B1. 应当躲避的人(20节);
A1. 谨慎称赞(21节)。
23-27节是一首短诗,与二十四30-34互相呼应,主题是智慧人对比懒惰人。
一个倚靠神的智慧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一个恪尽本分、勤奋工作的人:「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23节)。无论是从事畜牧、还是治理国度,都是如此。
二十八章1-二十九章27是犹大王希西家派人编撰的「所罗门的箴言」(二十五1)第二集的第二部分:
二十五2-二十七27是第一部分,大都是同义平行句和综合平行句。
二十八1-二十九27是第二部分,大都是反义平行句,两行诗句一正一反。
在第二部分中,用6句平行句以交错的方式同时提到「恶人 רָשָׁע/rä·shä’」和「义人 צַדִּיק/tsad·dek’」(复数),作为分割单元、首尾呼应的标志。这些箴言的中心主题是「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
A. 恶人和义人 (二十八1);
B. 第一单元(二十八2-11);
A. 义人和恶人(二十八12);
B. 第二单元(二十八13-27);
A. 恶人和义人(二十八28);
B. 中心主题(二十九1);
A. 义人和恶人(二十九2);
B. 第三单元(二十九3-15);
A. 恶人和义人(二十九16);
B. 第四单元(二十九17-26);
A. 义人和恶人(二十九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