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10节-七章14节的原文用关键词「有益 טוֹב/tove」(六12a「有益」;七2a、3a、5b、8a「强如」;1b、8b「胜过」,10a「强过」;11a「好」;14a「亨通」、「喜乐」)串在一起, 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主题是日光之下「何必查明益处」:
A. 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六10-12);
B. 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七1-12);
A1. 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七13-14)。
七章1-12节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主题是思考「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结论是:若是没有神的光照(13-14节),人很难判断日光之下的轻重好坏(六12):
A. 谁知遭丧还是快乐有益(1-4节);
B. 谁知智慧还是愚昧有益(5-7节);
A1. 谁知起头还是结局有益(8-9节);
B1. 谁知智慧还是财富有益(10-12节)。
传道者用此处的四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那么简单,标准的选择常常并不能立刻见效。但是,人生的复杂却不是我们悲观消极的理由,潇洒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凭信心尽本分,不必强求立竿见影的益处,因为凡事必有神的命定和美意。
八章主题是日光之下「难以查明世事」,分两部分:
1)人无法掌管生死(1-9节);
2)人无法查透世事(10-17节)
1-9节为交错对称的结构,主题是人无法掌管生死:
A. 智慧人可以查考世事(1节);
B. 王有权力掌管国家(2-4节);
C. 人可以辨明王的时候和定理(5节);
C1. 人无法脱离神的时候和定理(6节);
B1. 无人有权力掌管生死(7-8节);
A1. 传道者已经查考世事(9节);
【传八15】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神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在日光之下,义人行善却得恶报,恶人行恶却得善报(14a),这也是司空见惯的「虚空」(14b)。因此,人在日光之下若没有遭遇不公义,就应该「称赞快乐」(15a),知足感恩地享受神量给自己的那份人生(15b)。正因为人人都在劫难逃,所以平安就更显美好。
九章1-12节主题「不必知道定期」,分三个部分:
1)人人命运相同(1-6节);
2)应当善用虚空(7-10节);
3)应当把握时机(11-12节)。
九章13-十章15的主题是「不必知道将来」。
传道者举例说明(13-15节):既然「智慧胜过勇力」(16a),就应当受人推崇才对。然而事实却是「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16b)。人要看重什么事物,首先要具备对那种事物的鉴赏力。但人对智慧并没有鉴赏能力,所以更看重的是权和钱。因此,智慧只有在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得到重视,在安逸寻常的日子里却显得无足轻重,愚昧、喧嚣和权力都有可能压倒智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