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章的核心是“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1上)
那么,神借着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是什么呢?神在耶利米书第29:10节中应许说:“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
但以理书中又这样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但9:2。领悟了其中含意的但以理就开始禁食祷告。
“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1节)。所以第一章的主题可以定为“守约的神”。
第二章:被掳得释放,各归本城的人
第二章的内容是计算在所罗巴伯的带领之下第一批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的以色列百姓的人数。圣经显明了被掳之人的子孙中得释放,各回本城之人的人数。
可以知道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非常重视这些“人数”。原来这一切都是主圣灵如此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呢?阿摩司书9:9里说:“我必出令,将以色列家分散在列国中,好象用筛子筛谷,连一粒也不落在地上。”
要记住,“以色列人民的数目记在下面:巴录的子孙二千一百七十二名”(3节)。以此来开始的人员计数是出于“连一粒也不落在地上”的神的意思。
所以被数的每一个人是多么宝贵的存在呢?以及被数的每一个人会多么有福呢?因此,第二章的主题是“被掳得释放,各归本城的人”。
第三章: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
把第三章的主题拟定为“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是有充分的理由。“坛”是指燔祭坛。被掳归回的以色列子孙最先做的事不是建造圣殿,也就是说,并不是打“耶和华殿的根基”。而是在“原有的根基”上了筑“坛”。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照律法书上所写的”(4节)要献燔祭。律法书上所写的利未记的规例是在说明燔祭。经上这样结尾说:“这是燔祭,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利1:17。
“馨香的火祭”是指神喜悦的相交。正是这一点。不是“神的事”在先,而是“与神相交”在先。原来神的百姓从被掳之地归回以后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通过燔祭恢复与神的相交。
为此,经上说他们把那坛筑在“原有的根基”上。不是随便找个地方筑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确信这一点。使我们能够与神相交的是唯独要筑在“那原有的根基上”,并且“那根基”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