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动9章中数点回归的各支派百姓精细
到个位:956名! 这里的家谱鼓励回归的百姓:这些在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卑微小民,仍然是神所拣选的百姓。虽然经过了浩劫,但神仍然有条不紊地恢复他们、安排他们事奉,好像过去的失败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波斯帝国会过去,但神的国度和圣殿的旨意却永远不会过去;神在救赎计划中为自己的百姓所预定的,乃是一个荣耀的未来,因为「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二17)。
介绍完扫罗的家谱之后,10章的文体和节奏突然一变,异军突起,把读者带入一场扣人心弦的激烈争战。「基利波山」(1节)位于耶斯列平原的东南边,是应许之地的腹地。非利士人原来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现在却北上深入基利波山,可以在平原地带发挥战车的优势,切断以色列的南北交通,占据全国最肥沃的平原地带。 《历代志》所记录的史实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作者略过了扫罗作王四十年的事迹,不提前因后果,而是单单提到扫罗之死,并且加上属灵的评语(13-14节)。在人看来,他们倚重的君王已经被杀,百姓已经逃跑,国度已经彻底失败了。但在神的旨意里,人的国度的失败,正是神的国度的起头:人所拥立的王「伏在刀上死了」(5节),神所拣选的王才能被接受(十一1-2);人的宝座被拆毁了,神的权柄才能被高举。
10章结束的这段:扫罗已经从交鬼的妇人那里预先得知了失败的结局(撒上二十八19),但却没有撇下百姓逃跑,而是回到军中与非利士人争战,表现了人的最大勇气,牺牲不可谓不壮烈,但在神眼里却是「不忠、背叛」。按着人的标准拥立的扫罗王,以彻底的失败揭开了国度的序幕;而神在扫罗最黑暗的时刻拣选了大卫,用来显明那将要来的国度和圣殿。扫罗「求问交鬼的妇人」,「大卫求问神」(十四10),神用这两个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国度的实际不在于势力、才能或勇气,而是对神的敬畏和顺服。
-
This topic was modified 2 years ago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