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诗篇80;太14-16
太 15:22-23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著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 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他说:「这妇人在我们後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
主耶稣从犹太加利利地去到外邦人的推罗和西顿,碰到这位迦南妇人来求祂赶出女儿身上的鬼,她在后面一直喊叫,主耶稣却一言不答,这跟主耶稣平日怜恤人,总是快速地回应人祈求的表现和习惯相去甚远,让人感到一种被忽略,被轻视的羞辱。
但是后来我们晓得,主耶稣之所以当时没有回应,是因为这妇人当时的祈求,地位没有站对,她是外邦人,“大卫的子孙”只是属于犹太人对基督的称呼,她不该站在这个地位上来向主发出恳求。这有点好像作为外国人,却跑到美国领事馆要求赐予其公民的权益,是不合法的。
只是主耶稣静默的背后,是对她的爱,因为借着静默,祂激发、熬炼了她的信心,也纠正了她的错误 – 作为外国人,到美国领事馆,要寻求政治庇护 – 直到后来她说出了“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这样伟大信心的宣告, 也因此得了主的夸奖。主对着人的心,总是爱,总是要人得到真实的益处和赏赐。
与此对比的,是门徒的反应,他们请主耶稣赶紧回应妇人的要求,但却不是为了她的益处,只是因为她一直在后面喊叫,他们觉得烦了,请主赶紧满足她的要求,好打发她走。
读着主的“不回应”,跟门徒的“快回应”,心里受了很大的触动。多少时候,我们为人祷告,是出于神这般真实爱人的心,还是出于快点解决人给我们带来难处、痛苦的心呢?我们能够相信神对人的爱,并因着祂的智慧,在人身上工作的时间、计划,愿意忍耐着与神同工吗?
三月二十一日